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暑期走访基层∣探寻新农村建设样本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一)
时间: 2019-07-22  作者:   浏览次数: 1219

   75日至77日,由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组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生宣讲团”分赴苏州市冯梦龙村、旺山村走访调研,探寻新时代新农村建设样本,宣扬乡村振兴战略。

冯梦龙村冯埂是中国明代杰出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冯梦龙的家乡,冯梦龙饱读诗书、文采出众,因勤政为民、清廉自律而流芳百世,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多次援引冯梦龙的典故及名言警句。旺山村是全国文明村代表之一,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依靠优秀的党建引领走出一条富民强村的新道路。

冯梦龙村村口石碑

宣讲团团队深入冯梦龙村,走访考察冯梦龙村依托冯学文化打造出现代化田园乡村以及党员干部和村民学习冯梦龙精神形成廉洁奉公、团结向上文明乡风的经验。而在旺山村,团队成员挨家挨户走访村民,积极宣扬乡村振兴战略,体会旺山村村党组织与村民合力将昔日荒山秃岭打造成今日全村共同富裕靠山的历程。


团队成员在冯梦龙纪念馆参观学习

挖掘文化底蕴,发展现代农文旅产业

产业兴旺是奠定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如何把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描绘的田园风光深植到村子的土壤从而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成为全村人思考的问题。一方面,冯梦龙村注重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绿色产业集群。通过走访发现,村子里先后建成林果基地、牧谷农场、农耕文化园等,每年的种植作物包括樱桃、葡萄、黄桃、冬枣等多个品种。村子在发展农业时注重修整生态,保护农耕文化,丰富美丽乡村内涵。另一方面,村子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冯梦龙传统文化内涵相结合,逐渐形成具有文化底蕴的乡村旅游胜地。走访期间,许多来访团队来到冯梦龙纪念馆参观学习,宣讲团跟随讲解人员和其他参观团队,深入了解冯梦龙的生平事迹及领悟其精神。村庄以冯梦龙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文化旅游经济蓬勃发展。冯梦龙村依托冯梦龙的文化底蕴建立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业,打牢了村子振兴的产业基础。


团队成员为采访旺山村村民

发扬廉政精神,塑造文明乡风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保障,冯梦龙的廉政精神浸润人心,引领村民一心向善、团结一致,为冯梦龙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一位村民告诉走访宣讲团团队,来到冯梦龙村就一定要参观冯梦龙纪念馆,到了冯梦龙纪念馆,就一定要看纪念馆里的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墙。纪念馆里习近平总书记对冯梦龙的称赞成为村民的骄傲和对自我的鞭策。受冯梦龙精神影响,村里的党员干部以一心为民、勤政务实的原则要求自己,学习冯梦龙廉政为民精神,做清廉自律党员,村民们在冯梦龙精神文化的熏染中,逐渐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真干实干、团结一致地为村子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如一位村民所说,冯梦龙是村里的骄傲,当今的咱们不能落后,要认真做好自己的事。


团队成员在旺山村民宿访谈

加强基层党建,建设生态宜居示范村

生态宜居是衡量乡村振兴内在品质的关键,旺山走出一条党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道路。宣讲团从村口路边纳凉的村民口中得知,旺山村民也曾为解决温饱问题在旺山挖山采石,导致山体破坏严重,村民收入较低。习近平总书记说,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村党组织意识到这种靠山吃山的发展模式不仅破坏生态环境,村民的生活水平也难以改善。关闭采石场、维护山林、修复旺山生态、发展农家乐、筹办乡村旅游产业,村党组织依托国家政策带领村民走上特色生态旅游致富道路。走访团队在宣传乡村振兴战略时一位农家乐老板说,我们店门口这块地方曾经又脏又乱,农家乐的房子也不是现在这样,是村委的统一带领下,我们才有了现在的样子。另一位从事养殖运输的村民说,我们几个文化水平不高,可能记不全一些政策文件,但是我们知道跟着党走准没错。在村委班子的带领下,旺山村坚持走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道路,富民旺民,打造出乡村振兴的样本。


图|王 欢   文|王 欢  编辑|王 欢  编审|金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