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社科联与苏大马院召开“坚持理论创新 迎接‘二十大’”研讨会 暨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筹备会
时间: 2022-05-09  作者:   浏览次数: 155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进一步加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56日,“坚持理论创新 迎接‘二十大’”研讨会暨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筹备会顺利召开。会议由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苏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共同举办,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苏州大学基地和苏州大学“思政田园”名师工作室协办。苏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秘书长、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于毓蓝在会上致辞,苏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务副主席、江苏社科名家、校特聘教授任平在会上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辛向阳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苏州大学讲座教授王永贵,苏州大学特聘教授、东吴智库首席专家方世南等出席研讨会并作主旨报告。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芝健作总结讲话。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职工、硕博士研究生,苏州大学思政课教师发展中心教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苏州大学基地研究员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陈建军主持。

于毓蓝在致辞中表示,马克思主义学院上个月刚刚成功承办了第二届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会,今天又和校社科联共同主办“坚持理论创新 迎接‘二十大’”研讨会,这是学院切实加强科研工作的有效举措,这对于深入研究阐释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深化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校人文社科处、校社科联秘书处全面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拓展科研工作,坚持党对科研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早抓谋划、早起步、早见效,以特色化的学术理论研究、高质量的创新研究成果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召开,努力打造具有学科优势和学校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地。

任平在讲话中深入阐述了21世纪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需要聚焦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用辩证法看待世界格局演变发展、重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一关系中华民族复兴全局的鲜明主题、从理论上对新的领导体制机制加以研究阐释、在理论研究领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命名和内容有新的研究提升、进一步聚焦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领导体制这一重大问题、在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对我国基本经济体制的深入思考、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进一步研究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保障我国建设发展利益。苏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全面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以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成立为契机,聚焦重大理论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学术研究,不断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本次论坛的主旨报告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辛向阳教授围绕“研究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内容、路径”作了主旨发言。他指出,研究21世纪马克思主义首先要从19世纪马克思主义和20世纪马克思主义中汲取营养,也要廓清前两个世纪在实践探索中附加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上的思想迷雾,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其次要深入研究21世纪的时代特征,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时代背景;最后要研究好、阐释好、宣传好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马克思主义。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讲座教授王永贵就“如何在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中坚持理论创新”作主旨发言。他指出,要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推动理论创新、在把握历史主动与增强历史自信中推动理论创新、在推动民族复兴的科学理论与伟大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在科学归纳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的过程中推动理论创新、在坚持“两个结合”的伟大创造中推进理论创新、在对错误思潮的交锋和斗争中推动理论创新,要善于运用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深入研究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及其重大价值。

苏州大学特聘教授、东吴智库首席专家方世南作了题为“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大时代课题的思考”的主旨发言。方世南教授梳理了希望我们去深入研究的21个重大课题,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系统性风险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对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体思想、中国城乡文明协调发展、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等一系列存在内在包含关系的课题。他强调要聚焦重大课题,明确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研究方向,构建优势、形成特色。

在研讨交流环节,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朱蓉蓉教授从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视角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她从“术、学、道”三个维度进行了阐述,并指出,思政课教师只有通过认真备课和深入研究先把道理认识深、把握透,才能在教学中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才能让学生在感受理论魅力的基础上实现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培养。博士生导师杨渝玲教授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她表示要以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这个平台为支撑,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增强科研信心决心,努力攻坚克难,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研究上取得新进展。博士生导师、博士生思政课教研室主任宋德孝教授从历史的方向性、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基本经验、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三个方面作研讨交流,他指出,党的百年历史探索历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精神为方法论,结合中国的实践经验,开创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这是我们党百年来奋斗的基本指向,对此我们要深入研究、多出精品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办公室主任、原理教研室主任张晓副教授指出,在学校党政高度重视、校社科联和人文社科处大力指导支持下,筹备成立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意义重大;学科办和原理教研室将发挥优势,积极落实、务实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深入研究、阐释、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加强教学科研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芝健对会议作总结。他对应邀参加会议的领导、专家和师生表示感谢!他指出,召开本次研讨会暨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筹备会,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讲话、“5.17”讲话、“3.18”讲话等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要求,对标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先进标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工作,加强师资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实现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高质量推进。在前期研究并综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田芝健提出了30个关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参考选题。他强调要继续深入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做到早组织谋划、早动手积累,进一步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强化问题意识,增强重大重点科研选题聚焦度,增强科研团队资源整合度,增强科研组织力和攻坚力。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进一步鼓劲用力,进一步发挥省市部校共建马院、马研院与苏大共建马院等优势,抓住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机遇,发挥各教研室和学位点的优势,优化“名师+团队+梯队”人才队伍格局,争取在队伍建设出人才、教学科研出成果、改革创新出成效上取得新突破新进展新业绩,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陈建军和田芝健代表学院对各位领导、专家百忙中参加会议给与指导表示感谢,对各位老师和研究生参加会议表示感谢;会后,学院将根据学科与科研工作目标任务,紧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石莉莉  文|王林宇 陆美辰 徐钰然 严柠  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