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田芝健院长、许冠亭副院长出席南京大学举办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研讨会
时间: 2018-12-15  作者:   浏览次数: 1218

    20181214日,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田芝健院长、许冠亭副院长出席南京大学举办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研讨会。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近40名国内重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及教师参加研讨会。本次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全面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研讨会现场

 开幕式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大平主持,南京大学校长助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范从来发表致辞。范从来指出,新时代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而随着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发展也经历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再到“普及化”的新时代,这一新时代赋予了高等教育新的具体内涵,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必须实施精品化教学战略,不断提高其感染力和吸引力,努力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定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正礼教授就网络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重形式手段、轻内容目标”的困境提出反思和应对之策。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袁久红教授作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路与探索”为主题的发言,提出必须坚守思政课的目标和定位,以坚定“四个自信”为最现实目标,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功能。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沈伯平教授和李喜英教授分别介绍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专题教学”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实践,并向与会专家展示了南京大学历届本科生开展翻转课堂讨论的丰富教学资料和视频。沈伯平教授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贯彻理论为本、内容为王的理念;要提高思政课的质量和吸引力,必须正确处理好内容与形式、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灌输与引导等多种关系。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兰英教授就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作发言时指出,当前思政课以丰富的形式提升了课程吸引力,但普遍存在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和关注度不高的问题,要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能力,一方面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轴,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阎钢教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思政课教学的融通为探讨的主题,指出思政课教学必须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教师要针对大学生在坚定四个自信方面的文化缺失问题,注重对思政课四门课程内在逻辑的研究,同时改变各门课程教师“各自为政”的教学状态。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教授探讨了高校思政课教学专题设计与方法选择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六个可操作化的建议。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戴锐教授就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现代技术手段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且对如何解决思政课的吸引力与针对性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要在思政课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以对当前思政课实践中面临的难题进行校正。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许冠亭教授就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转换与实践方式的创新展开分享。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华进行总结发言,并对百忙之中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感谢。

 通过此次会议,与会学者共同认为,在目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的改革创新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可或缺;但所有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的创新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和宗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理论为本,内容为王”的基本原则必须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客观规律。只有在内容具有足够深度和广度的条件下,一个好的形式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