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鲜活案例进课堂——看苏州记者与苏大马院学子理论结合舆论 共话乡村振兴
时间: 2018-12-13  作者:   浏览次数: 1601

    1211日,受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苏州广电总台《4040村 改革路上看乡村振兴》大型融媒新闻行动报道组走进苏大课堂,与在校研究生、本科生以及2018年入学的新生,开展了一堂学界与新闻界、理论与舆论相结合的主题研讨活动。

    在为期一天的主题研讨活动中,报道组带着在采访一线的鲜活案例,与苏州大学的师生们共同分享了奔赴全国各地乡村采访的见闻和感受。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向城市延伸,要想深刻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必须到农村去看一看。为此,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委农办、苏州广电总台看苏州新闻客户以及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共同联手策划推出了《4040村 改革路上看乡村振兴》大型融媒新闻行动。

    今年8月至11月,历时四个月,看苏州记者先后奔赴陕西、河南、辽宁、安徽、新疆、西藏等全国多地,探访乡村发展,运用直播、文字、图集、短视频、专业理论点评等形式,全面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乡村在改革开放历程中所发生的巨变。

    理论来源于实践,而理论又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上升为理论与舆论相结合,是这次主题研讨会的鲜明特征。

    在分享会上,苏州广电融媒体中心选派了五位参与《4040村 改革路上看乡村振兴》大型融媒新闻行动报道的记者,通过讲述自己在全国各地乡村的采访经历以及切身感受,对乡村发展模式进行思考;而苏州大学的师生们,则结合一线记者的实践和报道,以调研的乡村为样板,对此次新闻行动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梳理,并通过理论与舆论相结合的方式,对此次新闻行动成果进行研讨。

    看苏州记者沈珍珍

    从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40年来,在哪里才能真真实实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变化?我认为是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中,但又不仅仅是衣食住行。

    老百姓收入增加了,房子越来越大,车子越换越好,老百姓脸上自然洋溢出的笑容,便是最好的回答。但,除了生活和经济条件的改善,旺山村对于改革开放与乡村振兴还有更好的诠释,那就是村民意识和精神的改变,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这是新时代的乡村风貌。

    看苏州记者张利荣

    在此次新闻行动中,印象比较深的是江西的神山村,村民们身上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精神令我难忘。神山人追求幸福生活的脚步从未停止过,特别是在201622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亲自赶到神山村考察,看望这里的贫困群众。自此以后,神山村的脱贫攻坚战就打得愈发猛烈了。上山的路改造了,老乡的房子翻新了,黄桃、茶叶合作社成立了,曾经在外打工的村民也纷纷回来开起了农家乐,一个之前无人问津的小乡村就这样迅速走红全国,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造访。

    看苏州记者嵇程

    过去的四个月间,我走过了七个村,最远的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原隆移民村,最近的就在苏州高新区的树山村。在此次报道行动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听不懂当地方言,就用手比划;对方不愿意接受采访,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动对方;采访中为了能更加贴近村民的生活,几个90后的小伙伴住进老乡家里……这些经历,让我们真真实实认识到了什么是新时代的新农村。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国画大三学生周静

    听了大家的分享之后,感触很深!我记得之前过年回老家,奶奶总要拉着我去看村里新修的路、村里新建的房。这种巨大的变化让老家的人特别开心。我的老家在浙江永嘉县鹤盛镇南岸山村,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能够很真切地体会到大家内心的一种幸福感。这一切都得要归功于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景观专业的大三学生魏刘超

    我从小生活在城市,原本对农村的了解基本上是从书本或者影视作品中获得。有一次,我接到一个乡村的设计任务,就跟着同学一起来到农村,通过亲眼看、亲身试,才真切地发现农村不一样。农村每年输送大量农产品和劳动力到城市,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我们始终都不能忘记农村和农民的贡献。

    听了大家的分享后,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会会长毛瑞康以《改革开放40年与新时代乡村振兴》为题与同学们作了分享。他说,《4040村 改革路上看乡村振兴》大型融媒新闻行动,让我们有幸了解到全国各地乡村发展模式,见证了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华大地上的伟大实践。他表示,通过对诸多典型乡村的调研,有七条宝贵的发展经验值得学习:

一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二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三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四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五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六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七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分享会上,无论是记者一线采访体会的分享,还是学者深入研究规律总结的分享,都赢得了在座同学们的纷纷点赞。

    分享会现场,苏州大学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芝健不无感慨地说,记者奔赴采访一线,用媒体人独到的眼光看苏州、看中国、看世界,今天,课堂上的学生、党员、一线的记者共同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理论进行研讨,这种方式在课堂上还是第一次。

    “乡村振兴战略正在把城乡融合发展的美好蓝图赋之于实践,通过《4040村 改革路上看乡村振兴》新闻行动,媒体和高校学者一起把聚焦点投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虽然我们调研的是乡村,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村情看国情、看世情。”

    在分享会的最后,苏州广电总台融媒体中心主任吕宇蓝在发言中说到,记者、学生、学者一起围绕4040村 改革路上看乡村振兴》大型融媒新闻行动展开讨论,以马克思城乡融合发展理论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系统梳理这次新闻行动的价值和意义,既是新闻界和学术界的融合,也是理论和舆论的融合。这为我们今后的舆论报道工作开启了新思路,也通过理论的提升,在大家热烈的讨论中,也让我们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