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讲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王永贵教授应邀于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606号楼6418会议室作主题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逻辑”的专题讲座。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苏州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教师代表和苏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芝健教授主持。

王永贵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首批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中心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王永贵教授围绕思维方法牵引、核心内容变革、实践方略创新三个方面进行讲解。王永贵教授指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提升与跃迁应用思维方法来牵引。他指出我们在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时首先应树立科学研判和整体谋划的战略思维。一方面,意识形态工作要紧紧贴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时代课题,既要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也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意识形态要紧紧围绕当前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这一重要实际,将意识形态工作落到实处。他表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还需要具备立足实践和寻求突破的变革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工作饱含丰厚的变革意蕴,从理论、实践和制度等方面实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开创了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局面。另外,他认为加强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还应该树立抓住关键和执两用中的辩证思维、防患未然和强调定力的底线思维。
王永贵教授认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需要核心要素的厘定与创新。为此,我们应从立足国内视野、强化国际思维、树立时代眼光等三个方面出发实现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核心内容的变革。他指出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端重要的战略地位,我们应坚持理念革新,树立大宣传理念,将全党抓宣传与全过程抓宣传相结合,打好“组合拳”。王永贵教授认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在暗礁险滩频现的背景下,宣传思想工作应树立国际思维的大视野。为此,他指出我们应充分发挥文化凝内力和聚外力的重要作用,加强建设文化强国。同时,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在传播中国声音中增进国际影响力。此外,王永贵教授指出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我们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用好网络新媒体和注重传播实效,推动构建网络空间治理新格局。
王永贵教授从实践方略创新角度出发,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取向的深化与拓展进行了论述。他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意识形态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核心,所以深化意识形态工作取向,首先应坚守根本,加强党对思想宣传工作的全面领导。他指出阵地是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依托,我们应筑牢阵地,积极抢占传统和新型阵地的舆论高地,同时,明确方向,抓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理念手段基层创新。他表示现阶段我国意识形态建设虽然已经取得诸多成就,但是也面临着很多新要求与新挑战。
在提问互动环节,王永贵教授对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应和解答,精彩的讲座和答疑解惑互动环节赢来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陆树程教授进行了点评、副院长朱蓉蓉教授进行了小结。

田芝健教授对王永贵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并期待王永贵教授能够经常来我院进行指导。
图|李栋、刘伟珍 文|干蒙蒙 编辑|张巩轶 编审|金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