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祝黄河教授讲学
时间: 2019-05-13  作者:   浏览次数: 1832


 

510日下午,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到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祝黄河教授为师生作主题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讲座,本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和行政组织,研究生党支部、院团委、研究生会承办。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芝健教授、姜建成教授、陆树程教授、唐强奎副教授和部分硕、博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许冠亭教授主持。

祝黄河教授是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带头人、领衔导师。曾任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会议评审专家;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中宣部重大委托项目、省级重大、重点项目等几十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主义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等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多项成果被广泛转载、引用,相关成果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

祝黄河教授在本次讲座中围绕中国道路理论基础、历史进程、价值维度和现实挑战四个方面进行讲解。

首先,祝教授指出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源于中国的国情,又属于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世界、人民和历史,并指向未来。祝黄河教授表示中国道路自信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三点内容:一是恪守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自信是中国道路自信的本原基础,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自信就是坚信人类社会最终会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荣前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性和既定前提,人类社会发展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中国道路自信与人类社会发展道路自信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离开了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中国道路自信也就离开了社会发展道路的轨道。二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中国道路自信的本质灵魂。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核心点从空想变为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两大规律:剩余价值和唯物史观。正是由于这两大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了现实。三是初级理论和实际变革运动的促进是中国道路自信的运行规律。中国虽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意味着我们国家要经过很长的时间去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这种运行的发展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过程,

其次,祝黄河教授针对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展开论述,他表示中国道路之所以自信是因为救亡图存,民族振兴是中国道路自信的历史底蕴,中国自近代以来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变法等,发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他还强调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社会主义。

接着,祝黄河教授还指出中国道路的三点价值维度,第一点: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是中国道路自信的轨道设计;第二点:落实人民主体思想是中国道路自信的价值坚守;第三点: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是中国道路自信身份谋定。

最后,祝黄河教授表示我们现在的世界当下现正在发生着深刻剧烈的变化,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局势。面对世界多极化和一超多强的局势,我们要注意处理好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坚持发展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面对东西方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文化。

讲座尾声,我院院长田芝健教授对祝黄河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并期待祝黄河教授能够经常来我院进行指导。接着我院陆树程教授和2018级博士生于佳与祝黄河教授关于讲座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最后我院许冠亭副院长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他认为祝黄河教授的关于中国道路的讲座内容丰富,理论扎实,十分精彩!此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参加讲座的师生均受益匪浅。


图|干蒙蒙  文|张雪萍  编辑|张巩轶  编审|金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