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浏览11

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时间:2025-11-15

11月10日下午,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院党委委员、领导班子成员,院长助理、挂职干部、专职组织员、综合办公室主任,党(总)支部书记,团学干部等参加会议。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派驻监察专员、第五巡察组组长宫向阳,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巡察组副组长吉伟等列席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茅海燕主持。

本次学习会采取专家辅导学与深入研讨学的方式进行。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孙建华教授作《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报告,他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进行全面解读和深入阐释。他详细分析了“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面临的发展环境,并从“十五五”时期的基本判断、主要任务和奋斗要求三个方面对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作了细致深入的学习辅导。

领导班子成员朱蓉蓉、茆汉成、蒋慧分别就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编制学院“十五五”规划分管领域工作等作重点发言。

朱蓉蓉副院长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三个维度——术˙学˙道》为题作重点发言,指出推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三进”工作,要精研教学之“术”,深化学理之“学”,遵循教学之“道”,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茆汉成副院长以《提高政治站位在政策引领中把握履职方向》为题作重点发言,从“以‘精细化管理’筑牢发展根基”“以‘开放化思维’激活服务动能”“以‘专业化运营’擦亮思政品牌”三个方面汇报了对学院“十五五”期间学院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思考。

蒋慧副书记、副院长以《学思践悟绘蓝图铸魂育人建新功》为题作重点发言,围绕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与推进,重点汇报了进一步优化铸魂育人、协同赋能的学生思政工作体系,以及“12345+N”的实践路径。

党委委员姜建成教授、党委委员田芝健教授,教师党支部书记臧政、学生党支部书记伏宣宇等从做好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抢抓机遇深化学院内涵建设、关心支持中青年骨干教师成长与发展、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宣传与深化社会服务、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找准成长坐标等方面,分享了学习体会,并对编制好学院“十五五”规划提出意见建议。

茅海燕作学习会总结,强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院师生要迅速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加强理论武装,注重学思践悟,持续学习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要坚持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院师生要充分发挥学院学科优势特点,在深入学习、宣传宣讲工作中走在前;要加强思考与研究,在全会精神的学习中寻找学术研究的新角度、成长发展的新方向;各党支部、团学组织要认真组织好专题学习,用好学院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团等载体,深化学习效果。要谋深谋实学院的“十五五”规划。把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部署和学院规划编制工作结合起来,和落实学校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和学院建设目标结合起来,和思政课建设的改革实践结合起来,切实谋划好接下来五年的发展路线图。要高质量完成年度和阶段性工作的目标任务。全面对照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对标对表“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的达成度、显示度,系统梳理工作进展,务实有序做好年度总结和“十四五”规划的圆满收官工作。要统筹落实好发展和安全工作。紧盯当前教育实习实训、学生毕业就业、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等工作,慎终如始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宫向阳作点评发言,对学院工作提出了以下期望:希望学院在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上“走在前、做示范”,进一步提升学院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团的服务水平和辐射影响力;进一步做好“融合”工作,将全会精神全面融入学院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各方面;立足当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科学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以巡察“回头看”为契机,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以高质量整改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本次专题学习既是一次学习会,也是一次谋划“十五五”建设发展的讨论会、交流会,学院将把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同谋划好、建设好“十五五”时期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推动学院党建和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图|朱培培 文|王静  校对|王静 审核|茅海燕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400-000-000     E-mail:lsuzhoudaxue@163.com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0229414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