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思政课堂“新配方” 扩容教学案例“蓄水池”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暑期研修

时间:2022年08月04日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根本作用,持续推进鲜活教学案例进课堂,不断增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022728日至81日,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苏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展中心联合苏州城市学院、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组织思政课教师赴中共盐城市委党校(新四军干部学院)开展暑期研修活动。

7月28日下午,开班仪式在盐城新四军干部学院综合楼第一阶梯教室举行仪式由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委员姜建成教授主持。盐城市委党校教育长盛海峰代表作欢迎致辞,介绍了盐城市委党校和新四军干部学院的相关情况以及本次研修的行程安排。随后,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陈建军作开班动员讲话,希望全体学员学思践悟,用脑用心用情研修;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践研修;劳逸结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实践研修。

  追寻红色足迹,增强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为了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学员们先后参观了胡乔木生平陈列馆、三仓烈士陵园、新四军纪念馆、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和中国知青主题馆等革命旧址,追寻红色足迹,增强理想信念。在参观红色旧址的过程中,当地讲解员进行了生动而细致的讲解,全体学员通过重温入党誓词、为革命先烈敬献花篮等多种形式,铭记光辉历史,告慰革命英烈,传承革命精神,明确责任使命,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关注生态文明,增强道路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富民产业。”学员们先后考察了甘港村美丽乡村建设、黄海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明建设、《柳堡的故事》取景地大纵湖绿色文化产业建设、荷兰花海产业化建设、大丰国家海涂湿地公园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工作成效,实地感受了乡村绿色振兴取得的成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荣的优良生态系统、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相结合打造的文化产业,立足于实际,搜集一系列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保护相辅相成的优秀教学案例这些鲜活的案例有助于讲透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逻辑、讲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故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道路自信。

  聚焦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为寻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教学案例,全体学员参观了中国海盐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从“引海制盐”“行盐四方”“盐政春秋”“海盐兴城”四个部分,全面系统的了解中华海盐文明。学员们通过精美展品和音像资料,“触摸”千年历史的发展脉络,“遇见”海盐的前世今生,感悟先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品质,坚定文化立场,厚植文化情怀,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81日上午,全体学员以《弘扬新四军光荣传统 做德才兼备优秀教师》为主题进行了专题研学,盐城市委党校原二级调研员李德新进行了专题讲座,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芝健教授、副院长朱蓉蓉教授、副院长茆汉成副教授参加了研学。全体学员深入系统了解盐城的四色文化,重点学习领悟盐城的红色铁军文化,传承发扬铁军精神,修德才兼备素质,力争成为“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经过五天理论加实践的研修学习,学员们纷纷表示,本次研修活动,追寻红色足迹、关注生态文明、聚焦传统文化,是一次生动的党性主题教育活动,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很多鲜活的案例,有利于深入推进思政课堂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切实推动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知识与见识的紧密融合。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