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一线的苏州大学毕业生:参获国奖的晋国群

时间:2019年12月29日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

晋国群,2007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课程与教学论(思政),获硕士学位,2019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高职类公共基础课程组一等奖。朴实讲述,精彩分享。




作为团队一员,我想用“三个来之不易”总结近半年参赛的心路历程。

1、加入优秀教学团队的机会来之不易。我这个人其实比较被动,2018-2019年是本人最为忙碌的一年,这一年在浙江大学访学,跟随导师上课并参与课题研究,同时承担本校的教学工作,另有五个课题需要结题。我们学院领导得知鲍旦颖老师组队需要得力人手,第一时间建议我跟鲍老师对接并说了三点理由:一是基于对我多年教学能力有精准的评估和认可;二是要有老教师的格局;三是鲍老师很优秀,合作可以相互学习。在他们的引荐之下,我才有机会加入优秀的教学团队,再次感谢领导的信任和教学团队负责人鲍旦颖老师的接纳。

2、团队合作顺利来之不易。接了任务就必须认真对待,进入团队就意味着责任与担当,只要是团队的一名成员就应该尽心尽力地做好。从加入团队开始,我对待比赛比对待个人的事情还要用心。赛前准备异常艰辛,几个月如火如荼准备材料进行教学设计。开学后,教学科研等多头并进促使本人必须学会“弹钢琴”,十月进入国赛决赛,备赛压力空前增大,需要处理家庭与学校的平衡,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与教学比赛设计的平衡。比赛期间,本人牺牲了个人外出进修学习的时间,牺牲了看文献写论文的时间,牺牲了与导师合作课题研究的时间,牺牲了陪伴教育孩子的时间……持续1个多月每晚12点睡觉成奢侈,教学设计一遍遍推敲一遍遍打磨。在领导专家的指导下,与团队成员共同磨课,提炼、精炼、锤炼、淬炼与凝练。当然只有纸面上的教学设计、精雕细琢美化课件远远不够,关键是落地实施,讲得精彩出彩是王道,对着学生、团队成员、家人随时随地“走火入魔”地模拟,可以说每一个教学设计成品都是来之不易。

3、现场决赛稳定发挥荣获国赛一等奖来之不易。1123日湖南株洲现场决赛是最紧张最刺激的环节。当天抽签抽中了本人的模拟教学1“道德的功能与作用”。我和负责人鲍旦颖老师配合,鲍老师负责说课、我代表团队模拟教学。因为背后有强大的团队作为后盾,使我在理论艰深的情况下稳定演绎,甚至超常发挥。本人笃定而有力、沉稳而自信地进行“810秒”的模拟教学展示,展现了团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出色的教学水平,算是比较完美地配合鲍老师的精彩说课。

自从2013年进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以来,我一直潜心教学,默默耕耘:2014年荣获全国首届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大赛优秀奖,2015年校级公开示范课获得最高分,2016年教学团队获浙江省系列微课大赛三等奖,2017年获浙江省教师微课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2018年立项教育部课题1项、市厅级课题4项……这一次为冲击“国奖”,半年的教学团队合作,战线长任务重,不过所有的艰辛和付出、努力和汗水都有了最好的回报。由被动参与到主动为团队承担,由任务意识到使命意识,我坚守了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初心与使命,也让我明白了团队赋能很重要、个人知识储备积累很重要、充分的赛前准备很重要。

 

内容来源: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部

图文由讲述人提供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