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文明演变进程 再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读书•研究•写作”报告会成功举办

时间:2019年12月24日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



1220日晚,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独墅湖校区606-6418举行2019年下半年第三期“读书·研究·写作”报告会。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慧莹老师、张晓老师以及学院2019级全体研究生参与了此次报告会。报告会由2019级硕士研究生夏雪主持。

会议伊始,夏雪代表在场师生对老师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并对本次报告的书目做了简要介绍。此次的报告会以“探索文明演变进程 再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主题,由19级硕士研究生孙庆、李聪以及19级博士研究生张云婷几位同学作交流分享。



报告会首先由孙庆同学代表小组做了题为《浅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报告,报告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简介、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分析和评价五部进行阐释,孙庆同学重点从家庭和私有制、氏族的产生和消亡以及国家的起源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且有针对性地向同学们介绍了恩格斯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随后由李聪同学代表小组以《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及当代意义》为题,围绕该书的写作背景和意义、主要内容以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报告,认为这本书对于我们当代社会而言在大力发展生产力,提升地方政府应对老龄化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以及加强家庭文明建设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场同学们就孙庆和李聪两位同学的报告展开热烈的讨论,针对两位同学的报告以及现场同学们提出的女权运动、两种生产理论等问题,张晓老师认为在即将迎来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之际,我们探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是恩格斯在晚年花费大量的时间整理而成,对于这部著作的研究也要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以学术史思想的方法加以研究;在生产逻辑方面,应该注意“私有制”“分工”等几个重要的范畴,私有制及分工的产生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此外,这本书中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注到对城邦国家的考察,国家终将消失,但就当前而言仍然是无产阶级进行国家统治的工具,对于我们来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处理好大家与小家的关系,重视家庭建设十分重要。



老师同学们第一轮讨论结束后,19级博士研究生张云婷作了题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国家理论及其思想意义的报告,她围绕国家的概念、国家是社会的集成、国家是一种制度集合体三方面阐释了她对国家这一概念的个人理解,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国家概念具有的理论特质进行分析,分享了她个人关于当代的一些思考,指出我们应该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思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充分认识到当前的国际形势,牢记当代中国的初心与使命。

现场同学们针对张云婷同学的报告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王慧莹老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关于国家的问题,指出随着我们自身的发展,对国家、制度、政党规律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对国家的认识逐渐从无意识的认识转变为有意识的认识,国家的起源与人类文明的起源同向而行,国家的消亡与生产力密切相关,但是从当前来看,国家的存在是必然的。

报告会最后由张晓老师做总结性发言,张晓老师从个人、家庭、国家三个层面分享了关于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指出在未来每个人的个性将得到更多的彰显;家庭会被给予更多的重视;而国家终将消亡。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强调我们当代青年要树立国家的文化自信,处理好外来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

读书•研究•写作”报告会,让大家在重读经典的过程中,通过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深入研读以及与同学、老师的交流讨论中,提升理论素养,今后同学们将继续多读原著,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钟丽芳  |金鸿利  编审|金  鑫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