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田芝健教授应邀参加“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学术论坛
时间:2019年12月05日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等重要论述,要求各级党委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做到“八个统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在坚持正确方向、凝聚主导力量、强化组织发动上下功夫。
近日,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芝健教授应邀出席在湖北工业大学举行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学术论坛。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全国80余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知名期刊社主编以及该领域师生200余人,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思政课改革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
“一定要深入到前沿领域,才能办好思政课、教好思政课、学好思政课。”田芝健教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政课改革创新要认识和处理的十大关系,即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位学历、年限资历、人生阅历的关系;时空眼界、人生境界、创业边界的关系;专业实力、职业能力、事业定力的关系;坚定信仰、树立信念、增强信心的关系;思政职能、育人功能、知行效能的关系;个体突破、团队协同、梯队支撑的关系;政治统领、学术创新、德行示范的关系;教学相长、教研相长、研用相长的关系;板凳坐热、脚底走热、脑子用勤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上扎根基础、瞄准前沿、善于交叉的关系等。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教授提出了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三个下功夫”。他说,要在着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上下功夫;要在着力创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下功夫;要在着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上下功夫。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树荫教授提出了他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提出要把握住教材建设是基础、教育教学是核心、教师队伍是关键几个关键点。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岭峻教授以华中工学院为例,探寻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他说,做好思政工作,要缩短最后一公里,必须首先要打通前面一公里。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肖志玲以“构建协同格局,实施双向分众,推进四化工程”为题,介绍了湖北工业大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举措。
此外,专家学者还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国外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辉煌七十年,奋进新时代’主题征文比赛颁奖典礼”等专题以分论坛形式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对于思政课改革的实践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