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宋林飞教授应邀到苏大马院作学术讲座 “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19年10月28日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
中国现代化是中国人最关注的、与实践最紧密相关的话题。经过长期磨砺、选择,积累了众多概念与命题,形成了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跨学科的中国现代化话语体系,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中国实践、中国方案。10月22日下午,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江苏首届十大社科名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创新工程社会学首席专家、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宋林飞教授应邀于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主题为“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的学术讲座。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朱炳元教授、张建英副教授、王慧莹博士后等部分教师和硕、博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社会学院院长高峰教授应邀出席讲座。本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研究生会党支部、院团委、研究生会承办。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芝健教授主持。


首先,宋林飞教授从中国开始现代化的历程着手,指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两个特征。一是中国现代化动力的“外压内发”特征。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到近代错失了多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探索近代化的进程。中国开始探索不同于西方政治模式的政治制度,追赶发达国家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个特征。二是中国现代化目标具有人民性特征。毛泽东的一个著名论断指出:“自由是人民争来的,不是什么人恩赐的。”他号召要为民主和自由而战。民主是重要特征之一。毛泽东强调,政治民主化是关键,要从各方面实行民主。中国现代化目标因时而新,中国在1953年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2018年我国宪法修改为: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与科学技术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现代化“新三步走”重大发展战略,展现了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远景与蓝图,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最新发展。

其次,宋教授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阶段为初步现代化,第二阶段为中度现代化,目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即介于高度发达国家与低度发达国家之间的发达国家。过程中的难点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生态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以及共同富裕。

最后,宋教授介绍了两个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样本。一是苏南现代化建设的成功样本。国务院批准实施的《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提出,到2030年苏南地区要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主要发达国家水平高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比基本现代化更高水平的现代化目标。另一个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田芝健院长对宋林飞教授应邀前来学院作专题讲座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将以聆听本次讲座为契机,进一步思考中国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深化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对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关问题的研究,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图|邱缙 文|李聪 编审|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