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杰教授应邀为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作讲座
时间:2019年10月17日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
10月14日上午,李忠杰教授围绕“社会发展和治国理政的深层次规律解析”这一主题为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学术讲座。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芝健教授主持,副院长许冠亭教授,姜建成教授、陆树成教授、孔川副教授,李文娟、王晓蕾、胡绿叶等老师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本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研究生党支部、院团委、研究生会承办。金秋十月学术月活动的开展将有力地推动学院学术研究工作。

在讲座开始之前,举行了聘请李忠杰教授担任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聘任仪式。李忠杰教授对近年来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所取得的进展给予充分肯定,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把论文写在学术期刊上,也把论文写在祖国田野大地上,立足于包括苏州在内的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实践,瞄准国家战略,把立德树人与服务社会有机结合等做法表示赞赏。

李忠杰教授围绕“社会发展和治国理政的深层次规律解析”这一主题,对社会运行中的两种最基本机制——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进行了深入论述。李忠杰教授指出,一个社会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它有没有通过一定的制度和体制表现出来的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这种机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动力机制,一个是平衡机制。李忠杰教授强调,一个社会的成熟程度,不仅要看这两大机制各自的状况,而且要看这两种机制能否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配合,协调稳定地发挥其总体的功能。沿着这一思想路径,李忠杰教授对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行了对比,并进一步指出了改革开放的内在逻辑和当今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田芝健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简要总结,他指出,李忠杰教授的讲座主题明确,政治站位高,学术性强,立意深远,指导性强。李教授所阐发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无论是对于国家发展,还是对于个人成长都是极富价值的分析框架和学术观点。他强调,开展学术研究和推动个人自身发展,都要注重动力问题和平衡问题,真正做到动力强而行稳致远。老师和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对李教授和他的讲座表示衷心感谢!
李忠杰,男,江苏人,1952年10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
曾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等。
社会兼职有: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规划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四个一批”人才选拔评审组成员;北京市委党建专家顾问组成员;若干大学和党校的兼职教授;一些刊物的顾问、编委等。
图|别杨杨 文|于梓航 编辑|李静 编审|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