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日报》: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
时间: 2017-04-12 作者: 办公室 浏览次数: 2224
●建党95年的实践证明,只有把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使党始终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修订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管党治党实践中加强党内自律和外部他律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政党监督上的生动体现和实际运用。
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和管党治党的一条基本经验。1941年,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在党的八大上,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的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于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有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么接受组织和人民监督就天经地义。”建党95年的实践证明,只有把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使党始终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
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党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既自觉拜人民群众为师,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又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党内监督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是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实现有机互动、相辅相成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把党员积极性与人民群众积极性有机统一起来,增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与合力。
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必须坚持新形势下加强党内治理的问题导向。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健全党内法规制度并增强执行力,把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有机结合起来,党的建设和党内治理呈现良好势头,党内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得到逐步净化和优化。但是,党内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有的地方和领域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薄、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等。如何破解这些突出问题?既离不开党内监督,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监督。
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必须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权力运行向人民群众的开放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向人民群众真开门、开大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及其所领导的国家政权对人民群众的开放度,是衡量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人民群众对执政党进行监督,在监督中不断增强政治参与度和认同感,有利于密切党民关系和干群关系,有利于促进党的肌体健康,有利于增强全体党员和全体社会成员的政治责任感。
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必须把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和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党务公开和党内权力运行公开透明,保障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依法依规推进党组织和政权组织信息公开,才能真正让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活动置于党员和人民群众监督之下,才能使党员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为此,建议全面深化监督体制改革,健全党内监督体系和国家监督体系,整合监督资源,探索协同推进党内上下垂直双向监督、横向多维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体制机制,探索完善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中的监督体系以及包括政协监督、行政监督及经济责任审计、司法监督、群众组织监督、舆论监督等监督能量交换与合成的有效路径。
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必须把增进和发展党内政治信用与增进和发展社会信用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建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增强党员之间、党员与党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组织之间、党员及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人民群众相互之间的信任,同时通过有效的党内外监督,增强党内和全社会的信任度、忠诚度,以信任滋润监督,以监督增进信任,通过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减少专门监督的成本,提高监督的有效性,促进人心清淳、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整体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田芝健 作者系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