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徐俊忠教授应邀为苏大马院师生作“关于新中国政治文明与政治类型思考——兼谈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定位”讲座
时间: 2021-01-14  作者:   浏览次数: 1271


111日,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徐俊忠教授应邀到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为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作“关于新中国政治文明与政治类型思考——兼谈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定位”讲座。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陈建军院长田芝健王淼教授概论”课教研室党支部书记罗志勇、孔川副教授,师资博士后王慧莹、祁文博等教师代表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代表参与了本次活动。会议伊始,学院党委陈建军书记代表学院向徐俊忠教授颁发了聘书,聘请徐俊忠教授为苏州大学思政课教师发展中心指导教师、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院团委、研究生党支部、研究生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承办讲座和聘任仪式由田芝健教授主持。




徐俊忠教授从孙中山对近代革命的反思、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目标和实践、新的政治文明及其概念表达、中国共产党之于当代中国的意义四个方面展开。首先,阐明了孙中山对于中国革命失败的原因、革命目的和西方政党政治的认识,认为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欧美新思想”,革命的目的是要“造成一个好政府”,英国的政治制度是政党政治,是国会独裁,并不适用于中国。其次,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一个“好政府”以及走向“人民政治”做出的努力,并建成了一个充分体现民主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有能政府”。再次,阐明了中国的政治文明是与西方政治文明不同的一种新文明,中国共产党不是西方政治意义上的“执政党”,而是“领导党”,因为新中国开启的政治不是竞争式的政党政治,而是人民政治,执政不是也不应该是政党之间的事情。最后,通过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执政”一词的审慎使用,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不是垄断政治权力的“执政党”,而是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国”的党,是领导人民进行建设、“治国”的党。



在交流互动环节,罗志勇老师表示徐教授讲述深入浅出,引经据典,自己在此次讲座中收获很大,也对其日常教学有所启发。针对罗老师提出的“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理念的内在相通性”问题,徐教授表示,三民主义虽有一些可资借鉴的地方,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很重要,但根本的是要解决政权问题,实现国家主权独立。对于祁文博博士后提出的“不同政治文明的共同因子”问题,徐教授指出,共同因子是在人类处于相同背景下出现的,是某一特定阶段才出现的,但不能把它看作永恒的东西。对于“政府改革”的问题,徐教授提出可以学习中央文件,中国的政府改革并不同于西方政府改革,根本目的是要构建协同的政治体系,建立一个有为有效政府。针对乔琛同学提出的“公意”与“众意”的问题,徐教授表示自由主义虽然很抵制“公意”,但这是讨论政治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角度。



田芝健院长在总结中指出,徐俊忠教授的讲座既有政治敏锐性又具有学术敏锐性,通过严密论证,通过对概念原理的分析论证,对中国共产党的定位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我们要以徐教授的讲座为契机,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关于党的建设、党内治理、党的执政、党的领导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加强对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教授的讲座既拓展了我们的学术视野,也为我们增强对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的深度理解、坚定政治立场提供了有力指导。



师生表示,通过讲座,大家加深了对于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国的定位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对于我国政治制度及其优势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