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认真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2020年12月29日,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06-6403会议室举办了第七期“读书•研究•写作”报告会暨迎新学术沙龙。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陈建军、院长田芝健、姜建成教授,青年教师田然、汤葆青老师,2020级全体硕士研究生参加本次报告会。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院团委、研究生党支部、研究生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承办。报告会由2020级硕士研究生李谦主持。
田芝健院长在致辞中指出,作为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生,要发挥、建构、释放自身优势,就必须具备深厚的学科理论基础、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提高政治和学术敏锐性与鉴别力。定期组织“读书•研究•写作”报告会,就是通过课堂演练提高政治与学术能力的实践训练和实际磨练。“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体系、依法治国等展开了一系列论述,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马院师生要深入学习掌握其精神实质和科学要义,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究和运用。他强调大家要读原著、悟原理、用原理,不断提升学术能力和政治能力,善于用学术眼光和政治眼光看问题,将政治性和学理性紧密结合。
第一小组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汇报主题。汇报人彭群首先向大家阐释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涵即“十一个坚持”。其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特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原因、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后果以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实践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之特色”。第二小组以“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展开汇报。汇报人陈优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法治思想中所蕴含的“人民中心”思想。党坚持依靠人民,由人民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党坚持为了人民,立法为民、执法为民、司法为民;党坚持人民共享,法治成果由人民共享;依法治国的本质内涵就是坚持“人民立场”。
第三组和第四组以演讲形式进行汇报。第三组王红霞以“以法治为楫扬青春之帆”为题进行演讲。全面依法治国,关乎中国未来发展的宏大命题,而青年人担当着法治的使命和责任。她从历史的过往、现在和未来着眼,指出青年人在法治思维的推动、捍卫和继承中的责任担当。第四组发言人代表王佳乐进行了“奉法者强则国强”的演讲。她以法家韩非子的名言切入,结合社会主义新时代实际论述“习近平法治思想”,分别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四个方面论述了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内涵及其深刻意义。
在交流讨论环节,王新梅、徐玥、郭金波分享了自己的感受。王新梅结合我国最新法治动态,谈及了最新修订的刑法最低刑责年龄的制定以及张玉环案,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并呼吁师生崇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徐玥结合这次的报告会谈了自身的两点看法:一是形式创新。此次的报告会以两组汇报两组演讲的形式开展,突破了以往的形式,新颖有吸引力。二是收获良多。通过四组同学的发言、演讲,对“习近平法治思想”有了深刻的理解,并且作为新时代青年对于自身的法制责任与担当有了清晰的认知,在日后也会追逐学术前沿、追踪政治热点,以身践行做好新时代社会主义青年。郭金波表示,作为一个准师范人,听了这次的报告使他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课程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存在“重西方而轻中国”“重现实而轻历史”“重法律而轻文化”的倾向。如何将法治思维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是值得每一个未来教师思考的问题。
姜建成教授、田然老师、汤葆青老师分别进行了点评和指导。姜建成教授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地位,马院学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对自身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针对四组同学的发言进行了整体的梳理点评,第一组彭群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整体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加深了学生整体知识体系的构建,系统完整。第二组陈优以“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习近平法治思想”为题目,主题鲜明,融政治性、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但在整体框架构建上还需要注意逻辑的把握、框架的构建。第三组王红霞论述了青年在依法治国中的基础地位,逻辑性强,演讲娓娓道来,神色并茂,可谓后生可畏。第四组王佳乐引法家韩非子的名言为题,以“古法”论“今法”,在比较中凸显“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内涵。最后,姜老师鼓励大家,多锻炼、多思考、多积累,学无止境,马院为学子创造学术交流环境希望大家抓住机会一马当先。
田然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对四组代表的发言进行了点评。第一组彭群结合中共中央会议精神将“十一个坚持”的核心思想,将其所蕴含的底线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精神思维传达给大家。第二组陈优聚焦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论证了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思想。第三组王红霞激情澎湃,条理清晰、例证充分,充分体现了马院研究生的精神风貌和以法治思维武装自身的锐意进取的表现。第四组王佳乐引经据典,博古贯今,论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深刻内涵,鼓舞人心。
汤葆青老师结合四位学生的汇报进行了点评,并结合自身专业实践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所思所想。第一位彭群的汇报全面系统,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选择原因、偏离后果及具体实践进行了细致汇报,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一个必要的了解和入门。第二位陈优以“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切入点,把握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第三位王红霞和第四位王佳乐以演讲形式展开汇报逻辑严密、思维清晰,让人耳目一新。在关于第四位同学的演讲中,汤老师提出了辩证的思维切入点,引发学生思考:秦兴于法家又亡于法家,鼓吹惩罚性和绩效性的“法”,依此迅速强大起来,但亡也因“天下苦秦久矣”,那我们如今“奉法者强则国强”中的“法”到底是什么?“习近平法治思想”其超越于法家思想的地方在哪里?最后学习要宽也要窄。从宽泛处学习理论,从细窄处切入实践深入研究,注意正反案例的运用,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报告会最后,陈建军书记对两位报告人、两位演讲者和三位点评人给予了高度评价,向在座师生分享了两点“感想”、两点“感受”、两点“感动”。首先,是两点“感想”。第一,马院读书报告会的研讨形式、平台好。“读书•研究•写作”报告会,引导马院学生学习、读书来开展研究,围绕研究的课题来开展写作创作,形成学习成果。第二,马院读书报告会研讨内容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切近当下实际,在整个疫情大背景下,我国的“法治思想”是我国抗疫取得重大胜利的法治保障,作为当代青年应牢固树立中国特色法治自信。其次,是两点“感受”。第一,马院学子准备充分、研讨投入,专家点评专业、精准到位,通过此次报告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和老师的态度和水平。第二,马院“读书•研究•写作”报告会持之以恒,体现了活动的常态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人才培养上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要为学生提供创新、高效的学习平台。最后,是两点“感动”。第一,很高兴马院学生能够投入时间、精力积极参与到马院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实践中来。马院是每一个学子的大家庭,马院为了马院学子的发展也依靠马院学子发展。第二,马院老师的尽心尽责。马院领导对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是马院的师风特色,未来要继续继承和发扬好此师风,共同推动马院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