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以明思,坐而论道|苏大马院研究生参加苏州大学第二届研究生“学术之星”杯辩论赛初赛
时间: 2020-11-10  作者:   浏览次数: 2105

  118日下午,苏州大学第二届研究生“学术之星”杯辩论赛初赛于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606-6418举行。本次辩论赛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参赛双方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王健法学院。比赛中,双方辩手就“机器人持续智能化是人类福祉还是灾难”展开激烈辩论,正方马克思主义学院持“机器人持续智能化是人类福祉”的观点,而反方王健法学院持“机器人持续智能化是人类灾难”的观点,辩论赛由“开篇立论”、“驳立论”、“质辩”、“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五个环节组成。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刘一凯、范嘉琪、夏桐和张玥四位同学代表马院参加了此次辩论赛,他们唇枪舌战、一展口才,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良好的精神风貌。



  在“开篇立论”环节,正方一辩开门见山,从机器人的发展趋向、当下的发展情况和放眼未来三个方面支撑正方“机器人持续智能化是人类福祉”的观点,并以“否定未来才是人类的灾难”的观点进行总结,他思路清晰、娓娓道来。而反方一辩在陈述自己方的观点时,从机器人智能化带来的失业问题和对伦理秩序的冲击两个角度支撑反方“机器人持续智能化是人类灾难”的观点,并结合相关理论,逻辑清晰。



  第二环节是“驳立论”,正方就之前反方提出的观点进行了反驳,并就“持续”的概念和人工智能价值进行了解读,进一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反方则就“持续”和“智能化”两个概念进行阐述。

在随后的“质辩”环节,正方三辩要求反方用实例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补充说明,并就机器人的立法问题提出了自己方的观点。反方三辩则向正方提出了“大多数人无法掌握技术的信息不透明性”以及“失业工人的去向”两个问题进行辩驳。在总结环节,正方四辩在进行总结的时候提出不能用当下去约束未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方四辩则认为目前由于没有配套的监督机制,又由于社会岗位有限,因此不支持持续的机器人智能化。

在“自由辩论”环节,双方辩手围绕“人的发展”、“相关法律”、“意识”、“道德伦理”、“未来发展”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最后,由双方代表作“总结陈词”。反方认为机器人的持续智能化会带来失业并带来其他方面的失控,人是自己的主人,不应该受到少数人的控制,因此人类应该规避会带来灾难的可能性。而正方在总结陈词的时候提出,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会伴随着许多新兴职业的出现,人类可以利用机器人的智能化辅助甚至代替一些高危职业,这有助于人类未来的发展。



四位评委对两组同学的表现进行了点评,在肯定大家充分的准备、良好的精神风貌的同时也对时间、语速、团队意识等小问题提出了建议。



语言与思想的交锋,智慧与灵感的碰撞,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辩论赛。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夏桐同学获得了“最佳辩手”的称号。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王健法学院各位同学在辩论过程表现出了自己过人的才华、敏捷的思维和超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展现了研究生深厚的理论素养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 陈彦佑   文| 王仁希   审核|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