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实验教学中心建设,2025年9月13日,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林慧平副教授、思政系肖芬芳老师专程赴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虚拟仿真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开展调研交流。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瑜教授对调研团队表示欢迎,系统介绍了清华大学自2022年起开设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虚拟仿真体验课程。该课程创新采用“虚拟仿真+小班研讨”融合教学模式,以南仁东、邓稼先等科学家的先进事迹为叙事背景,借助虚拟仿真技术构建沉浸式学习场景,引导学生深入历史情境、感知人物精神。在教学实施中,通过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小组结构化研讨、多轮互评与总结提升等环节,显著增强了思政课的思想性、亲和力和实效性,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课程获得感,促进了情感认同与价值塑造的深度融合。
调研过程中,林慧平老师与肖芬芳老师佩戴VR设备,体验了以典型事迹为蓝本开发的虚拟仿真教学项目,“身临其境”感受重大历史场景和人物生平,对该形式的感染力和教学效果给予高度评价。
张瑜教授从虚拟仿真体验课程的教学理念与内容开发、关键技术与平台运维、教学模式创新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并欢迎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开展虚拟仿真体验课程建设,共享VR教学资源,共研教学方法创新,积极推进后续合作,共同致力于虚拟仿真思政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林慧平老师对张瑜教授的经验分享和宝贵建议表示衷心感谢。她谈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演进,未来课堂教学形态将更趋多元,而人机互动的根本宗旨在于深化师生互动、优化教学过程,让思政教育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实起来”,期待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虚拟仿真项目开发等领域开展更深层次合作,共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质增效。
图文|林慧平
校对|林慧平
审核|孙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