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强引擎”作用,与苏州市各中小学协同发力,在“全链条”育人体系中实施教学改革,通过“专题式”设计,形成了大中小学思政课“强引擎—全链条—专题式”的教学模式。
建机制 党建引领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方向
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党建共建完善多元联动机制,通过组织联建,统筹协同大中小学各方力量,以党建共建引领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方向。
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师生联合党支部与27家中小学党支部结对共建,开展“手拉手集体学习”“手拉手集体备课”“手拉手集智研课”等活动。与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党总支、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党支部等联合开展“党建引领一体化,思政课堂共育人”主题党日暨思政课一体化教研活动,党支部获评校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党支部依托“大手拉小手”支部书记工作室,形成“青椒论坛”思政课一体化品牌,获评校级教师党支部书记示范工作室。
搭平台 同心联动思政课一体化育人资源
学院依托江苏省示范马院、江苏省优势学科、全国思政名师工作室等,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加强思政课程群建设,发起成立“在苏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苏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联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苏州研究院”,在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苏州大学附属中学等中小学设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实践基地”,搭建思政课一体化育人平台,同心联动思政课一体化育人资源。
学院与苏州市各中小学常态化开展师资互派、互学互促、同课异构等活动,形成“大学—中学—小学”同心联动思政育人圈。常态化举办苏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通过高校专家学者的理论讲授,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主题展开教学展示,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推动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
强队伍 协同打造思政课一体化育人力量
学院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协同打造思政课一体化育人力量。
学院搭建多元化交流平台,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深度合作。一方面,聘请中小学思政课特级教师、教学名师担任学院兼职教师,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专题讲座,为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学生讲授《中学思政课教学素养与能力提升》《中学政治教材分析》等课程。另一方面,支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携手开展科研合作。目前,学院教师与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合作出版专著1部,共同主持苏州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性与政策性课题等多项教研项目,联合发表各类期刊论文多篇,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学院思政课教师队伍人才涌现。拥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2名、国家级思政名师1名、江苏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江苏省高校网络思政名师3名,1名教师获全国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二等奖教金。多人入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青蓝工程”等。2个教学视频入选教育部“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思政课示范“金课”;学院思政课教师参加“AI思政walk:聆听百年五卅”活动,通过国家广电新媒体联盟成员单位、联动省市城市台同步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157.69万人。
学院立德树人成效显著,18名学生获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二、三等奖,多名学生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实践基地”学校中,3名中学生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1名中学生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金奖,3支队伍获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2名学生获“新时代江苏好少年”称号。
(作者:孙建华 孔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