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永华教授为苏大马院研究生作“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转型与教学创新”学术讲座
时间: 2020-10-31  作者:   浏览次数: 1417

1028,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学科教学(思政)学位点负责人陶永华教授应邀到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606#6418会议室为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作“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转型与教学创新”学术讲座。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朱蓉蓉教授、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许冠亭教授出席讲座。2018级、2019级硕士研究生代表以及2020级全体硕士研究生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院团委、研究生党支部、研究生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承办。本次讲座由许冠亭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陶永华教授以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墓碑上的话作为切入点,科学分析了新时代下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现实背景。陶教授分别从宏观顶层设计、中观学科分化、微观课堂转化三个方面阐述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问题,同时指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导向,是引领学科教学改革深化的根本动力,更是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随后,陶教授针对如何以核心素养统领课堂教学改革这一问题分层次作了科学分析。陶教授分别从深度参与学习过程、深刻把握学习内容、学习内容与学生经验深度对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四个角度阐述了核心素养对深度教学的呼唤,提出要善于从知识教学过程中捕捉核心素养培育的良机。





在师生交流环节,陶教授根据“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这一辩题的合作学习过程摘录案例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了合作探究学习存在的问题。首先,刘爱艳同学指出,案例中老师评价“你很棒,你说的很有道理”这句话忽视了小组合作的精神,没有注重团体合作的作用。其次,李岚同学指出案例中分组过于简单化,没有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最后,杨子恒同学对于“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的辩题设置的合理性提出了疑问。




陶教授对三位同学的思考进行了耐心解答和总结,陶教授对刘爱艳同学和李岚同学的思考表示了肯定,并对杨子恒同学的疑惑进行了解答和指正。陶教授强调组织小组合作要树立规则意识并明确分工,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并从情境创设、学习方式、激疑提问、活动型学科课程四个方面阐述了核心素养对教学过程转型的呼唤,强调创设层层递进式情境、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注重启发教育和活动型教育。


最后,陶教授从活动的方式与路径方面,分析了思想政治课堂活动方式和活动型教学模式,指出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是创造性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富有个性学习的重要保证。同时,陶教授强调议题式教学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抓手,并针对议题、话题、主题与问题的关系进行了科学区分。



许冠亭老师在讲座总结中表示,陶永华教授“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转型与教学创新”的学术讲座,从中国新时代教育教学的总要求和核心素养培育的大背景出发,围绕课堂转型和教学创新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体现了陶永华教授的科研敏锐性和学术前沿性,对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理论启发性和实践指导性。




|黄雪梅    文|类明星    审核|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