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思辨战队荣获江苏省第二届“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之“信仰的味道”高校思辨PK赛冠军
时间: 2018-10-30  作者:   浏览次数: 2201

       点燃思辨的火花,品味信仰的味道;2天,14场辩论,180天,线上线下三个环节比拼。1027日至28日,江苏省第二届“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之“信仰的味道”高校思辨PK赛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此次高校思辨PK赛由省委宣传部、省级机关工委、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共同主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承办,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南大学、扬州大学等省内15所高校的17支思辨战队参加了比赛。来自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省社科院、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和省内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13位领导、专家担任本次比赛评委。经过两天的唇枪舌剑,最终苏州大学思辨队获得冠军,河海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分别获得亚军和季军。苏州大学思辨战队邱帆帆获得最佳辩手,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王晓蕾获得大赛最佳指导老师。

苏州大学思辨战队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会会长毛瑞康、王健法学院2017级本科生陈智伟、传媒学院2017级本科生邱帆帆、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6级本科生郭苏横及四人组成,战队指导老师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王晓蕾。苏州大学思辨战队自组建以来就得到了校领导及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各位老师纷纷为战队备战提供大力指导和帮助,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芝健教授多次为参赛队员进行业务辅导,同战队成员共同梳理观点,商讨辩论技艺,增强大家比赛信心。苏州大学思辩战队在比赛全程体现了个体能动与团队协同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师生互动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领会、运用的有机结合,参赛师生虚心向同行学习、尊重比赛规则、具有全局观念。

此次高校思辨PK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环节,每一环节都根据当前的时事热点设置了不同的辩论话题,其中初赛辩题为“讲好中国故事重在挖掘文化内涵/讲好中国故事重在迎合受众需求”,复赛辩题为“改革开放40年,当前中国机遇大于挑战/改革开放40年,当前中国挑战大于机遇”,决赛辩题为“‘泛娱乐化’符合时代特点/‘泛娱乐化’不符合时代特点”,苏州大学思辨战队围绕辩题精心准备,查阅大量资料和素材,整理有关论点,分析对方的可能反击点,开展模拟演练,最终在战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拼搏之下,大家把辩论技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勇摘桂冠。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辩论,让以往感觉比较抽象的马克思主义活了起来,以这种寓教于乐、辩论交锋的形式让大家找到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动力和兴趣,既让大家锻炼了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更让大家进一步学习认识了马克思主义,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作为冠军队指导老师,王晓蕾老师深知这段时间以来同学们的努力,“他们有的不是马克思主义专业的学生,但‘走进’辩论赛,就‘走近’马克思。”“大家通过参加这个辩论赛,知道了信仰的味道是甜的。”

本场辩论赛主题好、组织好、效果好”,决赛评委、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在点评环节中高度赞扬本次现场辩论赛的成效。他说,为期两天的辩论赛赛制合理、公平公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动教学,比赛取得的效果十分丰厚。

据悉,第二届“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于今年五月正式启动,包括“信仰的味道”思辨PK赛、《我读马列经典》校园沙龙、党建沙龙以及“青马公开课”等多项活动。其中“信仰的味道”思辨PK赛前后共历时180余天,除现场辩论之外,前期还设置了“微信主题辩论赛”、“社会实践调查竞赛”环节,全面考察各高校思辩队的理论功底、社会实践能力、辩论技巧等综合实力。

 图为一辩陈智伟的开篇立论环节

 图为二辩邱帆帆的陈词环节

 图为三辩郭苏横的陈词环节

 图为四辩毛瑞康的总结陈词环节

 图为“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微信辩论环节

    1029日晚,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了“信仰的味道”思辨PK赛苏大战队师生代表参赛体会分享会。学院党委书记张才君主持分享会,王晓蕾、郭苏横、毛瑞康等同师生分享了参赛心得体会,田芝健院长结合“信仰的味道”思辨PK赛谈了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谆谆教诲,为积极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不断增强政治定力、提高能力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