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精彩纷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辩论赛 ——记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次教学公开课
时间: 2017-11-05  作者:   浏览次数: 6588

    20171031日,星期二,上午1010分,一堂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范敏华老师主讲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公开课,在独墅湖校区10033102教室精彩呈现。

    前来上课的,有来自苏州大学社会学院16历史、16社工、16社会学、16劳保、16旅游、16图情类等专业的学生,共113人。

    前来观摩和指导的,有苏州大学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吴声功教授、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芝健教授、副院长许冠亭教授、院长助理朱蓉蓉教授、各教研部孙锡平老师、郭秋琴老师、段星老师、李燕老师、高志斌老师、范俊玉老师、胡绿叶老师、林慧平老师、程云蕾老师、王晓蕾老师、王云瑞老师、教务秘书耿俊丽老师、博士后于莲,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的马竞飞老师等。

    此次公开课的教学内容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其教学形式别具一格,别开生面——采用学生课堂辩论赛的方式分析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教学过程独树一帜,教师和学生互换角色:大部分时间,教师在台下侧耳聆听;学生在台上唇枪舌战。辩论赛的场地——教室,此时俨然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

    令人惊叹的是,一场50分钟的课堂辩论赛,从报名、统筹,到会务安排的系列工作,从正反方辩手,到辩论赛主席、评委的各种角色,均由该班学生担纲。     




一、教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上课铃声响起,范老师走上讲台,进行了别具一格的导课:“同学们,请拿起教材,看教材第41页的思考题: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接下来,我们将以鸦片战争为例,探讨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曾经,有人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鸦片战争打晚了,如果提前到明朝,中国早就实现现代化了。’”

    “柏杨在他所著《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更是明确表达其观点:鸦片战争是外来文化横的切入,对中国人来说,未尝不是一次大的觉醒。我们应该感谢鸦片战争……它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物质文明,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精神文明。”

    “那么,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今天,我们以课堂辩论赛的方式来思考和探讨这个问题。”

    “掌声有请本场辩论赛的主持人——李佳珂同学”……

    于是,一场全程由学生组织、学生参与、学生主持、学生评委点评的“自编”、“自导”、“自演”的辩论赛,拉开了帷幕。



    谈到采用学生辩论赛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的初衷,范敏华老师认为,“侵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问题,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一直是一个教学重点、难点问题,也是一个容易使青年学子困惑的热点问题。教师要讲深讲透讲好此问题,绝不能使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需要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进行大胆的探索。范敏华指出,当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使命是:提高学生“抬头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和提升学生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必须改革教学手段,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教室真正成为学生们畅所欲言的场所。采用课堂辩论赛的方式——由学生学习消化书本知识,正反方辩手展开激烈争辩,全班同学认真思考质询辩手,学生评委点评打分,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最后老师分析总结,师生互动,共同探索教学难点、重点和热点问题,就是教学方式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有益尝试和大胆探索。


二、课堂:老师在台下,学生在台上

在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中,主持人李佳珂同学接替范老师,从容地走上讲台,一场精彩纷呈的课堂辩论赛由此开始。

首先,主持人开门见山,抛出这堂课的辩题:正方观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弊大于利;反方观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利大于弊。接着,评委们和辩手们一一自我介绍。短暂的一番开场白之后,正反方选手们就开始摩拳擦掌,准备迎战。

辩论赛的第一个环节是开篇立论,正反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正方一辩邢相同学从三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辅之以生动形象的例子。反方一辩谢胜杰同学虽是女生,但是巾帼丝毫不让须眉,谢同学的发言落落大方,毫不逊色。第一环节,正反双方首次交战,就已引起了丝丝火星,一场针尖对麦芒的唇枪舌战迫在眉睫。

第二个环节是双方驳辩,即正反方二辩针对对方一辩阐述的观点进行质疑和驳辩。此时,交战的双方已经燃起了浓浓的“火药味”。反方的姑娘们伶牙俐齿,咄咄逼人;正方的小伙子们也镇定自若,回答起来头头是道。两位二辩选手旗鼓相当,精彩的发言引起现场台下的同学和嘉宾掌声连连。

辩论赛进一步升级到第三个环节:双方质询。即由反方三辩质询正方二辩、正方三辩质询反方二辩。反方三辩范文博同学妙语连珠,正方三辩马昊天则步步为营,你来我往中将反方同学的思路完全带向正方观点,由鸦片战争的利弊影响总结为鸦片战争是否阻碍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此时,反方选手力不从心,无力反驳,只得一步步迈入正方三辩马同学布下的陷阱中。

最后,唇枪舌剑的大战终于爆发,辩论进入高潮,迎来了最精彩刺激的自由辩论环节。辩手们接二连三地阐述自己的看法,辩驳对方的观点,舌灿莲花,唇齿争锋,尽显社会学院学子风采。台上攻防得当,台下掌声不断,面对正方男生们的不断诘问,反方的女生选手毫不示弱,反唇相驳。在你来我往的交锋中,同学们对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问题,理解得更为深刻更为全面了。

场上弥漫的“硝烟”渐渐散去,辩论赛迎来了尾声。双方辩手各自调整了心态,准备面对最后总结陈词的环节。先由反方一辩条理清晰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指出对方观点的漏洞。然而正方一辩邢相同学的发言更生动精彩,令人叫绝。他说,“我的家乡大连,1899年建市,俄国人建的,不过仅仅过了五年,就爆发了日俄战争,日本人赶走了俄国人,于是之后的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大连,一直是作为日本殖民地的存在。但日本人认为这里是他们的国土,称其为“关东洲”。于是大连的土地上出现了大连公学堂等殖民教育机构。在这里,中国的儿童要进行强制性的日语教学,每天早操时还要朝往东方,向天皇鞠躬行晨礼。然后大连有了大广场,有了一栋一栋的日式别墅。请问,这里还是中国么?人们都说着日语,穿着和服,哼着四季歌。这里还是中国么?!……”“侵略战争带来的那些诸如科技进步、先进思想传播,发达的经济体制等等利处,我们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习得。而文化的疤,已经无法去除。孰重孰轻,一眼分别。唯有文化才能让一个民族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唯有文化强,中国才可能强。而侵略战争,鸦片战争所剥夺的恰恰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所以,我方坚定地认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弊大于利。”

正方一辩声情并茂又慷慨激昂的压轴发言,令前来听课和观摩的领导、专家、同学们怦然心动,全场报之以热烈的掌声,也引起了在场同学的深深思考。在评委打分退席的最后5分钟,台下观摩的同学意犹未尽,纷纷举手,竞相表达自己观点,质询台上辩手……声声激辩,余音绕梁。

最后,主评委周玥同学代表评委团成员,对辩论过程和双方辩手的表现作了精彩点评。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正方“邢梦天队”获胜,正方一辩邢相同学获“最佳辩手”称号。辩论赛圆满结束。

坐在台下观摩辩论赛的范敏华老师,再次走上讲台,发表辩论赛感想,表达对参赛同学精彩表现的赞赏和辩论效果的肯定,并做了最后总结。范老师意味深长地指出,“今天,我们讨论鸦片战争这场侵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意义不仅仅在于认清利弊的大小。”“同学们通过学习思考,通过辩论交锋,给我们带来几点启发:第一,落后就要挨打;第二,多难兴邦;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终要靠我们年轻一代。同学们,加油!”



三、同行和专家:一堂真正值得观摩的精彩一课

    公开课结束后,前来观摩辩论赛的苏州大学本科教学督导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社会学院的专家、领导、同行们对此次公开课进行了热烈又认真的评议。评议活动在社会学院会议室进行,由许冠亭副院长主持,各位领导、同行和专家对此次公开课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田芝健院长首先发言。他说,范老师讲课表达清晰,语速适中;教学环节规范,点评精准到位,组织有力,学生参与度高,摆史实,讲道理,分享知识,锻炼能力。田院长还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进一步开展“集体备课、集中听课、集智评课”,持续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苏州大学本科教学督导吴声功老师作了以下评价:范老师的课确实是一堂真正值得观摩的精彩一课,非常成功。课堂真正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一堂辩论课,也让我们看到了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学生的优良学风。上课做到了“三无”——全班113名学生无人迟到,无人缺勤,无人看手机。公开课收到了良好效果,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堂上出现了“人人携带教材、人人投入其中、人人专注思考”的靓丽风景。

朱蓉蓉教授对公开课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范老师的课导入和结课前后呼应,讲课有理论深度,能与时俱进,把十九大精神融入教学内容,融入课堂,也融入了学生的心灵。

    王晓蕾老师在听取了公开课后,在马院教师微信群留下了这样的感言:“今天辩论课堂精彩纷呈,学生参与感强,范老师最后点评更升华了教学效果,受益匪浅!”

四、学生:“我辩论,我快乐!”“我辩论,我成长!”

    在由范敏华老师和参赛同学组成的“课堂辩论赛”QQ群里,当问及辩论赛感想时,同学们纷纷留下肺腑之言——

    庞嘉莉(反方二辩):这场辩论并不只是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更多的是历史的感悟和共鸣。我们并不是要争一个高下、得一个对错,我们是用交流进步、凭辩驳学习。台上争锋相对,台下把酒言欢。口中婉转,眉峰逍遥,三两句间明理革新。

    邓梦浩(正方二辩):辩论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火星撞地球般擦出思想的火花,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被点燃的激动和兴奋!

    马昊天(正方三辩):辩题本身没有正确错误之分,但能通过其擦出思维的火花,是难能可贵的。比赛没有输的一方,大家的发挥都异常精彩。

    范文博(反方三辩):这次辩论赛主持人、评委们和辩手们都很负责,观众们也很认真聆听并且积极参与提问,作为反方辩手的我很有收获,通过这次辩论赛我对鸦片战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习到了很多相关知识,对近代史更加感兴趣,十分感谢范老师组织本次辩论赛。

    邢相(正方一辩,本场辩论赛最佳辩手)发表了获奖感言:辩论赛永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它靠的是团队明确的分工与默契的配合,胜利属於每一个队员。

    蔡露阳(评委):辩手们互相配合,应变能力极强。辩论赛重要的是过程而绝非结果,是所有参赛成员赛前的精心准备及赛场上的精彩表现促成了这场辩论赛的成功。这次的辩论赛使我更加了解了赛制规则,了解了鸦片战争及相关历史知识,非常有意义。

    徐晴韵(评委):这节课十分精彩,辩论选手们表达能力强、思维活跃,评委评分公正公开,主评委点评到位,对正反方表现褒贬得体,同学们上课参与度高,课堂互动积极。作为这节课评委的我十分自豪能参与这场辩论赛,我从中学到很多,也锻炼了自我。

    季曹丹(评委):辩论不光需要文化知识的积淀,还需要智慧的语言;需要沉着,冷静,大胆和干练;需要才思敏捷能言善辩,更需要赛前做足充分的准备。享受这样唇枪舌剑妙语连连的盛宴,荣幸之至。

    周玥(主评委):一次辩论就是一次交锋,你来我往的思想碰撞震撼人心。不论结果如何,享受其中,足矣。


    用课堂辩论赛的方式进行的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能让学生“享受其中”,锻炼自我,携手进步,使“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被点燃的激动和兴奋”。老师在课前精心指导,上课开始的导课设计巧妙,最后的总结紧密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激励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这是一堂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公开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进一步通过加强集体备课、集中听课、集智评课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帮助青年大学生扣好成长成才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