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双管齐下 激励政党自我革新
时间: 2017-03-14  作者: 办公室  浏览次数: 851

        ■方世南

       从1980年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正式提出“党内政治生活”,到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一直是从严治党的重要部署。把握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政治生态的内涵及构成要素,认识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政治生态之间的辩证互动关系,对于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构建共生共存共进有机体

       党内政治生活包括党内政治文化价值观教育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内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活动、党内政治活动和组织活动、党内领导决策活动、党内民主集中制活动、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党内政治行为活动等。党内政治生活如何,直接决定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党内政治生态是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理想和信念、党的法规制度、党的组织纪律、党的作风、党的形象、党与人民关系以及与民主党派关系的政治环境,是形成党风并影响政风和社会风气的一种政治氛围。其核心问题是党与人民的关系问题,由此影响和决定着党的威望和形象。因此,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实质是构建良好的党群关系,使党巩固执政之基、获取力量之源、赢得胜利之本,始终在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中立于不败之地。
       党内政治生活与党内政治生态,是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紧密联系的共生体。注重把握党内政治生活与党内政治生态之间的内在联系,统筹协调二者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有助于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基础、群众基础、组织基础和思想文化基础。一方面,没有严肃认真、规范有序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没有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另一方面,没有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就不可能有党内政治生活的健康发展。
       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政治生态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彼此密切联系、辩证互动,构成共生共存共进的党内政治发展有机体系,统一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全过程,为党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执行无特权,约束没例外

       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要双管齐下。
       要聚焦党内政治文化发力,优化党内政治文化生态。党内政治文化是体现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广大党员理想追求的政治价值观、政治情感、政治信念、政治心理等多种精神因素的思想观念体系,是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中的政治文化价值观是抽象和具体的结合,通过理想观、价值观、群众观、事业观、权力观、责任观等精神观念表现出来。
       要聚焦党内政治制度发力,优化党内政治制度生态。党内政治制度建设对于形成严肃规范的党内政治生活、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密切联系群众制度、集体领导制度、政治生活制度、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党内学习制度、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党员权利保障制度、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权力监督制约制度等,从刚性的规范和约束方面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健康发展。新形势下,党内政治制度建设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一方面,要做好党内政治制度的设计和创新完善工作,破除不合时宜的弊端;另一方面,要根据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地创设新制度,并加强执行力建设,以免制度成为“纸老虎”和“稻草人”。通过党内政治制度的攻坚克难,推动形成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执行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良好生态。
       要聚焦党内政治行为发力,优化党内政治行为生态。党内政治行为生态是在党内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支配、影响下形成的,是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中最为显性的表现。党内政治行为生态通过每一个党组织和每一个党员的政治行为反映出来,体现为高尚与粗鄙、文明与野蛮、阳光与阴暗等区分。对于党员而言,就是要倡导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为人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高尚政治人格。
       (作者为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