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社科界第十二届学术大会开幕式暨马克思主义专场综述
时间: 2019-02-13  作者:   浏览次数: 1218

       2018112627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苏州大学承办,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办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二届学术大会开幕式暨马克思主义专场在苏州举行。来自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1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这一主题进行交流研讨,推动江苏社科理论界深入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理论阐释和学术研讨,为高质量发展营造思想理论氛围。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务委员赵金松,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德海,江苏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汪兴国,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之顺,苏州大学党委书记江涌,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邓敏等出席会议。刘德海主持开幕式,赵金松宣读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书面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院长邓纯东,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唐正东,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院副院长方世南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正确认识和运用市场规律的适用范围”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江苏绿色发展”的学术报告。


社科理论工作要做到守正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开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深入的学习、领会、研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王燕文在书面讲话中强调,全省社科界要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守正创新这一新方位新坐标,努力推动我省社科理论工作高质量走在前列,为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不断作出新贡献。要高举思想旗帜、守好意识形态防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提升原创能力、做优平台载体,强化人才支撑、加强能力建设。  

    南京财经大学陈云云认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需要努力提升传播主体的“大众化”能力,力求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思想表达的生活化、厘清目标对象的层次化。 

    苏州大学周心欣认为,实现生态权益需要在思想认识上深刻把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在体制机制上建立健全生态权益制度与法治保障体系;在理念认同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发展观;在国际合作上深入落实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生态治理观。

    苏州大学李文娟提出,习近平总书记从文化强国的方向、目标、价值、重点、保障、方法等多个维度,系统阐释了文化强国的深刻内涵、实现路径和重大意义,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

    淮海工学院张元、丁三青提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协同治理应坚持国家统筹、社会参与、市场配置、协商民主、整体协同等原则,强化党委、政府领导权威,依法审查网络传播内容和传播行为,健全网络舆情监督和管控机制。

    河海大学戴锐表示,新时代青年政策的制定着重关注的是青年的发展而不是青年问题,青年政策的目的也不再是简单地规范青年行为,而是要致力于青年的发展。南京理工大学王延隆、李俊奎认为,习近平青年观深刻阐述了青年发展的定位、目标、路径以及青年组织的自身建设等问题,其蕴含的青年发展的政治观、价值观、实践观、整体观、使命观,是青年工作和青年发展的根本指引。


努力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关乎党的旗帜、关乎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南京邮电大学史献芝认为,新时代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网络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提升政府大数据应用能力、建立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体制机制。苏州市委党校何亚娟提出,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工作者要坚定思想,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明确方向,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创新方法,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力。 

    淮阴师范学院吕峰表示,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本体转换、主体间转换以及话语空间转换的实践进程中,有效地增强了话语表达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多样性。扬州大学吴荣军认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坚决同各种反动社会思潮作斗争。


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

    关于马克思著作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影响力的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孟凯认为,马克思著作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但研究中也有以下三种现象值得关注:其一,引用马克思著作最多的并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而是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其二,马克思主义研究对马克思著作的引用过于集中,相对忽视了其他重要著作;其三,马克思著作研究的东西部区域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逻辑问题的研究,南京财经大学刘希刚、耿以侠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逻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历史逻辑、理论传承逻辑与理论创新逻辑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有机统一。

      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自信的研究,常熟理工大学曹阳表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是形成文化自信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的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和持久助推力。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杨建春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指明了文化自信的基本物质条件、重要社会价值、核心内容所在和根本价值追求。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智系统阐述以怎样的历史维度、实践维度和理论维度去认识和总结改革开放与中国道路,选取三个维度的“最大公约数”,总结出改革开放与中国道路的方法论。

江苏省社科学术大会始于2006年,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为江苏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年度性、综合性公共学术交流平台。江苏省社科界第十二届学术大会围绕“学习新思想,改革再出发,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这一主题,举行包括学科专场、学术聚焦、区域专场等在内的共15场系列研讨交流活动。此次开幕式暨马克思主义专场征集论文70余篇,经学术委员会评审,评出获奖论文21篇,其中一等奖7篇、二等奖14篇。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