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郁廷:论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规律
时间: 2018-01-16  作者:   浏览次数: 4636

骆郁廷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教育者先受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规律。这一规律,揭示了教育者的教育和受教育、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教育者的认知和践行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因此,教育者必须先学后教,德业并进、知行统一。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就要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启发和推动教师深入探索和自觉遵循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规律,更好地立德树人。

  

关键词教育者 先受教育 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必须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教育者先受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规律。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必须深入探索和自觉遵循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规律,不断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优秀教师队伍,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教育者必须先学后教

  

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规律,首先揭示了教育者的教育和受教育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教育者只有先受教育,才能更好地从事立德树人的教育活动。因此,先学后教,是教育者先受教育规律的根本体现。

1.教育者先受教育是履行教育使命的前提

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之为师的条件就是闻道在先,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教育者只有首先闻道、悟道,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礼记·学记》更是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内在关系: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育者只有通过学习,才能闻道从善,知困自省,修为人师。因此,先受教育,先学后教,是教育者成为合格的教师,履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使命的先决条件。

马克思深刻指出: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1]教育者不先受教育,就不可能成其为教育者。毛泽东对此多有精辟阐述,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明确提出: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2]1951年,在给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题词时再次强调:先当人民的学生,后当人民的先生。”1957年,毛泽东强调指出:知识分子又是教育者。我们的报纸每天都在教育人民。我们的文学艺术家,我们的科学技术人员,我们的教授、教员,都在教人民,教学生。因为他们是教育者,是当先生的,他们就有一个先受教育的任务。[3]要做好先生,首先要做好学生。[4]教育者之所以必须先受教育,是因为只有先当学生,先受教育,才能率先闻道、悟道,全面提高自身的素养,为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育者先受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人们的思想是客观外界的反映,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情况在变化,教育者也需要与时俱进,因势而新,不断学习新事物,研究新情况,创造新思想。正如毛泽东所说:“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即使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已经了解得比较多的人,无产阶级立场比较坚定的人,也还是要再学习,要接受新事物,要研究新问题。[5]在这个社会制度大变动的时期,尤其要先受教育。[6]今天,我们进入了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这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机遇、新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要加强学习,教育者就更要注重先受教育,加强学习,自我完善,不断提高。许多东西单从书本上学是不成的,教育者先受教育,先学后教,不仅要向理论学习,读有字之书,掌握理论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运用和发展的创新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现代科学发展的创新成果,更要向实践学习,读无字之书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7]在潜心治学、求索问道的同时关注社会,深入实践,深入社会,深入群众,拜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为师,在社会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积累的丰富经验,探索时代发展产生的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认清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把握前进方向,分析和解决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而使自己成为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成长进步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3.教育者先受教育是引导学生成长的要求

教育者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教育者要围绕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8]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受教育者也在发生新的变化。今天的大学生,成长的时代、群体的构成、生活的经历、学习的环境、人生的体验,都与以往的大学生具有明显的不同。不仅独生子女增多,家庭结构变迁,生活条件趋好,而且成长于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变化加速、信息爆炸增长、知识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和学习型社会。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条件下,信息容量大,知识更新快,求知途径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面对同一网络社会,处在获取信息、知识的同一起跑线上,不仅机会均等,而且受教育者特别是大学生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上网时间、频率,获取知识、信息的机会大大增加,甚至高于教育者,成为互联网环境下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网络一代,其学习方式、思想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受到网络思想信息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要履行好教育职责,就要注重向教育对象学习,向网络学习,向在网络环境下生活、学习和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学生学习,认真研究网络多样化的思想信息和价值观念对青少年思想行为的影响,了解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发展的状况,把握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发展变化的脉搏,揭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从而为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教书育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在信息时代和学习型社会,教育者更加需要把自己自觉转变成信息化、学习型社会的学习型个人,向网络学习,向网络时代的受教育者学习,坚持先学后教,使受教育成为常态,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能力。

  

二、教育者必须德业并进

  

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规律,还揭示了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发展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教育者教书育人,既要启智,更要育德,只有在先受教育的过程中,德业并进,修德涵智,既注重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又注重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并且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做到德艺双馨,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

1.教育者在先受教育中德业并进,就要坚持以德为先,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周纪一》)德统率才、驾驭才、发展才,才服从德、服务德、实现德。在德才关系上,德决定才,才从属于德。以德为先,才能以德帅才,德业并进,德才兼备。教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要铸魂育人,立德树人,首先就要塑造好自己的灵魂。毛泽东指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9]教师要传播先进思想文化,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凝聚在党的周围,指导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发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铸魂育人作用,就要把思想政治上受教育摆在首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当代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确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观点,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信念,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教育导向,实现自身在思想上、政治上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从而做到铸魂始于己,师生共铸魂。习近平非常重视提高教师的师德,强调指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 “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10]因此,教育者要始终注重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铸魂,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在先受教育中着力提高自己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在以德修身的过程中实现以德育人,以德服人,立德树人。

2.教育者在先受教育中德业并进,还必须精通业务,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

教育者不仅要做到德高为范,还要做到学高为师,率先把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转化为精湛的专业能力。德不等于才,才也不等于德,但才体现德,德一定要转化为才,思想道德素质越高,就越体现为学习掌握专业科学知识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自觉意识、刻苦精神和内在动力。如果教育者德与才、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脱节,不愿意钻研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能力,就不能说其真正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更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教育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阐述了优秀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他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11]为师的条件就是要具有高深的学问,掌握已知,探索未知,创造新知,并有效地把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做到这一点,就是要不断地学习、钻研和探索,潜心治学,上下求索。学为人师,学高为师,不学不足以为师,学而不深、学而不精、学问不高也不足以为师。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瓢水。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学贯中西,融通古今,功底扎实,学识渊博,使学生从自己的丰富学养和渊博知识中有所习得,有所收获,有所启迪,有所滋养。所以,术有专攻,学无止境,教育者唯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关注社会,潜心治学,才能学术精进,堪为人师。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教育者更要目光敏锐,视野开阔,勤奋钻研,掌握科学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信息时代做好老师,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12]教育者只有勤于学习,精于钻研,才能做到薪火相传,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好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3.教育者在先受教育中德业并进,尤其需要结合自己的业务实践加强思想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教育者的德与才、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紧密结合在一起,教育者的思想修养与业务实践、思想政治进步和专业实践发展也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加强和改进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工作,提高教育者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促进教育者思想上、政治上的进步,就要深刻把握和主动适应教育者思想政治发展进步的这一特点,自觉地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教育者教学科研的业务实践,把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觉渗透和贯穿到教育者教学科研的具体的业务实践中,引导和激励教育者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实践,坚持不懈地学习、研究、领悟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坚持不懈地培育、体验、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在专业实践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

列宁深刻指出:“要记住,工程师为了接受共产主义而经历的途径将不同于过去的地下宣传员和著作家,他们将通过自己那门科学所达到的成果来接受共产主义,农艺师将循着自己的途径来接受共产主义,林学家也将循着自己的途径来接受共产主义,如此等等。[13]周恩来也曾指出,知识分子的思想进步,通常经过三条道路:一条是经过社会生活的观察和实践;一条是经过他们自己的业务的实践;一条是经过一般的理论的学习[14]业务实践是知识分子思想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教育者的政治进步离不开思想进步,思想进步离不开自己从事的专门的、具体的教学科研等业务实践,业务实践在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进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由于教育者从事的具体的业务实践,具有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其思想发展的变化,受到具体业务实践的深刻影响,深深打上了专门业务实践的烙印。如从事艺术教育实践与从事大众传播教育实践的,从事自然科学教学科研实践与从事社会科学教学科研实践的,从事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和法学的,其思想发展变化都受到其特定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深刻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贯穿于不同学科专业领域业务实践的全过程。每一个专门业务领域的教育者,总是通过自己的专业实践,通过自己学科专业的科学实验、科学研究和科学发展所取得的科学成果,通过这些成果揭示的本领域的具体规律,来认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性,来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客观规律,来形成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运用这一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分析和解决本领域的具体问题,从而为自己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专门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的层出不穷的新的成果,都会多维度、全方位、持续性地影响和深化教育者的思想认识,促进教育者的思想发展和政治进步。因此,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就要始终围绕和紧密结合教育者的业务实践,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使教育者做到德业并进,全面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教育者必须知行统一

  

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规律,还深刻揭示了教育者的认知与践行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教育者先受教育,不仅要带头求知、认知,而且要带头信道、行道,这样才能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促进受教育者的知行统一,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实效。因此,教育者必须经过先受教育,达到和坚持知行统一。

1.教育者先受教育达到知行统一,必须悟道信道

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最终也是为了传道。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15]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当代中国,教育者要传的“道”,是人类社会发展之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道,中国共产党执政之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道。这些“道”,也就是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规律,形成了反映这些客观规律的规律性认识,体现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及其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教育者首先要结合实际,结合人类社会、中国社会以及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深入学习、研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及其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并且在学的过程中注重思考,学思结合,“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学深悟透,化知为信,明辨善择,认清人类社会、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对“道”的深刻认识、坚定信念和高度自信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认知、信念和自信,使受教育者在认清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宏伟愿景;才能明晰受教育者特别是青年一代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16]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实现个人成长成才成功的梦想、价值和追求。

2.教育者先受教育达到知行统一,必须言传身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者应当“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17]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不仅教人求真,而且要求做真人,因此,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不仅要注重言教,通过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教学教材和学术著述及其他教育活动,来教育启迪受教育者,更要注重身教,通过身体力行、以行践言、以身作则,带头按照自己所传授给受教育者的科学理论、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去做,为受教育者做表率,让受教育者耳濡目染、见贤思齐、自觉仿效。其实,从语义上看,教,同效。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自古以来,行胜于言,行为往往比言论、道理更能感染、影响受教育者。教育者的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往往是对受教育者最好的教育。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因此,身教重于言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18]教育者只有坚持严于修身,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到正人先正己,大道我先行,才能为受教育者做出表率和榜样,起到上行下效,师行生效,群起仿效,相率成习,成风化人的作用,使受教育者在同教育者的接触以及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影响、感化和引导。对于青少年来说,年龄越小,受到教育者行为的影响越大,因此,教育者对青少年不仅要早教、严教,言传口授,更要注重身教示范,以人格影响人格,以行为影响行为,有效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奠定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人生基石。

3.教育者先受教育达到知行统一,必须知行转化

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人的知识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两种,直接知识是通过人们的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间接知识是他人通过实践总结凝练上升为理论获得的知识。教育者获得的知识,虽有直接实践和体验获得的知识,但大量的、主要的是通过理论学习研究的途径获得的间接知识。即使学到的理论知识是正确的、科学的知识,但对于教育者自己来说,如果没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运用于实践,做到学以致用,就无法证实是否学懂了及学懂了多少他人创造的正确的理论知识,就无法把他人创造的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理论知识,就还是一种“不完全的知识”。只有把学到的正确理论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活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这种理论,才能真正把正确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完全掌握的知识,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完全的知识分子”。毛泽东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19]对于所有教育者来说,都要把学到的科学理论运用于实践,坚持践履笃行正确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注重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面临的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为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克服阻力、解决矛盾做出探索和贡献。

应当看到,坚持知行统一,促进知行转化,不仅要以知导行、化知为行,把认知转化为行动,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把理想转化为现实,把实践的预期目的变为实践的现实成果,更要通过改造主观世界来改造客观世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更好地改造主观世界,实现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统一,并且要把改造教育者的主观世界与改造受教育者的主观世界结合起来,实现世界观的根本转变,共同推动客观世界的改造。因此,教育者要教育引导受教育者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20]让艰苦奋斗成为创造和实现美好生活的源泉,从而推进教育者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理想向现实的转化和飞跃,实现理想现实化,现实理想化,在促进自身思想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在实现中国梦的宏伟愿景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教育者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4.

[2][19]毛泽东选集,第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4815.

[3][4][5][6][9]毛泽东文集,第7[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71271271271226.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7][8][15][16][17][20]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10][11][12][18]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N].人民日报,2014-09-10.

[13]列宁选集,第4[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42.

[14]周恩来选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76.

  

  

(《思想理论教育》2017年第12期)